当前位置: 首页 >媒体报道

网易新闻|低调的土城·竞走的习水产区·奔跑的贵州安酒

来源: 网易新闻     发布日期: 2021-05-08

再过不久,到了端午时节,日夜奔涌的赤水河将渐渐恢复其“赤红”本色。

这条绵延近千里的河流,孕育的美酒占据了中国名酒的半壁江山,其中尤以酱香型白酒为著,它们大多集中于赤水河沿岸的茅台镇、二郎镇和土城镇三大核心酿酒名镇。

以往,茅台镇和二郎镇因酒而盛名远播,如明星一般存在。而与之相比,土城镇却相对低调。但是如今,在白酒产区表达日渐成为主流的当下,赤水河畔的习水县土城镇,则是一座不容小觑的“金矿”。

 

低调的土城古镇

土城,位于赤水河中游,遵义市习水县西部,是赤水河畔最古老的城镇之一,历史上曾是川盐入黔的码头和集散地。至今保存完好的宋酒窑、古船帮、古盐号与石板街,无一不在讲述着古镇土城曾经的繁华。

史载,公元前111年,即西汉元鼎六年,政府在此设置平麦县。北宋大观三年,设立滋州,领仁怀、承流二县(即今仁怀市、赤水市、习水县地域)。

也就是说,土城作为赤水河流域一带的行政中心,曾管辖着包括今天茅台镇在内的区域,因此民间也一直流传着“先有土城镇,后有茅台村”的说法。

这是属于土城镇“古”的一面。而在当地人心目中,除了厚重的历史,这座古镇还具有“红、绿、白”三种颜色。

说红,是因为土城是举世闻名的红军渡口,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,灿烂的长征文化和不朽的红军精神,形成了土城鲜明的红色产业文化。每年前往土城镇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基地的游人络绎不绝。

而绿,体现在土城独特的自然生态。资料显示,土城境内的小坝景区是习水国家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,生态系统保存完好,物种资源丰富。且空气中活跃着大量的微生物,它们在本土白酒的风味酿造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。

至于白,则无疑是当地欣欣向荣的白酒产业。

如前文所述,相较于其他白酒名镇,土城镇仿佛一个隐居者,一直低调潜行,这种气质也浸染了本地的白酒企业。但属于土城镇的白酒历史文化不可小觑,这里是中国白酒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根据史料,依托赤水河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川黔锁钥的交通地位,土城酿酒业曾兴盛一时,至今遗存的两处宋代酿酒作坊中,有一处持续使用至今,堪称中国白酒的活化石。

此外,土城镇还曾诞生了“凤曲法酒”酿造工艺,北宋的张能臣在其《名酒记》中曾有记载“滋州,出凤曲法酒”,被视为今天贵州一带酱酒的工艺源头。

悠久的酿酒历史、绝佳的生态环境,造就了今天土城镇白酒产业的繁荣。如今,白酒成为土城镇的重要特色产业,在307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里,已经形成了多家规模性白酒企业。

这当中,实力最强的便是贵州安酒。

位于土城古镇正南方向的贵州安酒,占地1500亩,总投资100亿元,目前已拥有万吨基酒储备,以及年产超万吨的优质高温大曲能力。而根据规划,贵州安酒将实现年产3万吨大曲酱香制酒、6万吨优质高温制曲和18万吨陶坛储酒的综合体量,进入中国高端酱酒行业前列。

在白酒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扎根于土城镇上的白酒企业蓬勃向上,极大推动了土城镇的“出圈”,成为习水产区起势的重要力量。

 

竞走的习水产区

习水产区的势起,有迹可循。

看数字——目前习水白酒产能为11万千升,产量9.04万千升,工业总产值133.66亿元,销售131.12亿元。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习水县将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、白酒销售收入300亿、税收100亿。

看投资——近两年酱酒热之下,已经有不少投资者到习水考察寻求投资,茅台、步长、北京京糖……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把目光锁定在习水。

去年,茅台集团在与习水县委、县政府座谈时透露,厂县双方将吧习水打造成茅台“双轮驱动”的重要落脚点和增长极。此前,总投资达83.84亿元的茅台酱香系列酒3万吨技改工程项目已在习酒镇动工,而习酒公司1.9万吨酱香酒技改项目也已落户习水。

今年4月16日,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首次离开仁怀,将举办地设在习水,除了考虑到两家主办方——习酒、贵州安酒均是习水的企业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助力加快打造习水产区。

毫无疑问,伴随这次会议的圆满举行,习水产区的知名度,进一步得以提升。

土城在助推习水产区,同样的,习水产区也在反哺土城。在习水产区的发展带动下,更多对土城镇的利好政策也在不断释放。

在习水县2020年5月发布的一份拟征地公告中,数据显示,习水已经形成习酒镇、土城镇两大产业聚集区,酒类生产与相关土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空间。

而遵义市今年初也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,贵州将以茅台酒为引领,加快培育一批百亿产值、千亿市值的白酒企业;做强茅台镇核心产区,加速发展习酒产区、土城产区等。

习酒产区最大的企业,毫无疑问是习酒;而土城产区规模最大的酒企,则是贵州安酒。实际上,贵州安酒也已成为土城的一张名片。

 

奔跑的贵州安酒

贵州安酒能成为土城的一张名片,不仅得益于贵州安酒当前的实力和未来前景,更与贵州安酒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的耀眼光芒,有很大联系。

1930年,遵义人周绍成酿就出闻名一方的“安茅”。1951年,“安茅”与利民酒厂合并,二者共同促成了当地第一家国营企业的诞生。同年,贵州省仁怀县人民政府陆续通过购买等方式,将茅台镇名气最大、规模最大的三家私营酒坊合并,开启茅台的国营之路。

也因此,贵州安酒与茅台成为了贵州本地最早一批国营酒厂。2021年,两家酒厂都迎来了建厂70周年的重要节点。

成为国营酒厂后,1955年,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在北京召开。全国各省的36种样酒一一上桌,酒香扑鼻。在这36种样酒中,就有贵州安酒的2种酒。

作为解放后第一次全国性白酒评比,大会评比规则严格,参与评比的白酒名称严格保密。评委在既不知道品牌,也不知道产地的情况下进行盲评。

最终结果揭晓,贵州安酒的两款产品评分80分以上,入选“甲级酒”,分别排在甲等第八名和第十七名。此次评选,另一款来自贵州的“甲级酒”则是茅台。

行业普遍认为,此次会议奠定了茅台与贵州安酒“贵州两大历史名酒”的地位。

1988年,安酒集团成立,这是中国第一家白酒集团。这一时期的贵州安酒,不仅产量全国领先,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可谓“一瓶难求”。1990年5月7日,《人民日报》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:“安酒在北方市场全面脱销,全年2.2万吨的产量已在年初被预订一空。”

进入新世纪以来,贵州安酒匠心潜行,并乘风而起,在土城镇建设酱香生产基地,产能护航之下,老名酒正在加速奔跑。

2020年,贵州安酒下沙1.2万吨,并且实现年产优质高温大曲的能力突破万吨,实现制酒用曲100%的自给自足,贵州安酒全面迈入“酱酒万吨俱乐部”;而今年重阳时节,贵州安酒的投粮数量,更加让人期待。

而业内人士预测,待贵州安酒全部价值动能,也就是3万吨大曲酱香制酒、6万吨优质高温制曲和18万吨陶坛储酒全部释放后,贵州安酒步入“酱酒百亿营收俱乐部”梯队的目标也就近在眼前了。